收起
不论情愿或否,“小镇做题家”好像已经成为一批青年学子的身份标签。他们出身于农村,擅长应试,高考进入一流高校,但缺乏视野和社会资源。这一称呼所蕴含的无奈和自嘲之情,引发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。
对于进入精英高校的小镇学生,媒体报道中近乎刻板的挂科退学、沉迷游戏、经济困境是否能作为他们的准确画像?怀着这一疑问,学者谢爱磊决定将目光投向这群小镇青年,尝试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,还原他们在教育筛选与社会流动中的真实故事。
作为一个生长在农村的“80后”,谢爱磊曾在世纪之交凭借做题改变命运,然而出身的标签却始终与他紧密绑定。如今,随着社会流动大潮逐渐退去,两代“小镇做题家”的命运有何异同?面对逐渐弥合的社会裂隙,精英大学的农村学生又将经历怎样的挣扎和蜕变?
5 月 12 日(周日)15:00-17:00,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谢爱磊将携新书《小镇做题家:出身、心态与象牙塔》,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程猛,一同来到单向空间·郎园station店,与读者朋友们聊聊“小镇做题家”的过去与现在,探讨当今,我们该如何相信教育的力量。
《小镇做题家:出身、心态与象牙塔》
新书分享会
单向空间·郎园station店
地 址
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(北京纺织仓库南门)D3-1座
#嘉宾简介
谢爱磊
教育社会学学者,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。香港大学教育学哲学博士,剑桥大学访问学者。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与教育公平,近期关注的研究课题主要有农村籍大学生在精英高校的适应、城市中产阶层的教育焦虑等。对探索宏观社会结构变迁与个体精神境遇之间的联系有持续兴趣。希望研究有助于发掘基层“声音”,并将其引入主流的政策文献和学术讨论中。
刘云杉
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,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社会学,重点研究高等教育社会学和微观教育社会学(教师与学生发展、课程与教学、学校文化与学校改革)。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,其中多篇被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》转载。出版专著《学校生活社会学》和《从启蒙者到专业人——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教师角色演变》,合作出版著作一部。获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教育部“新世纪人才”(2013);主持多项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。
程 猛
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教授、副院长,仲英青年学者,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人类学、家庭教育、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、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,获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、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、第十五届励耘奖学金优秀文科学术成果奖等荣誉。代表作品有专著《“读书的料”及其文化生产——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》,在“一席”等公共媒体平台发表演讲及专访多篇。
#相关图书
《小镇做题家:出身、心态与象牙塔》
作者:谢爱磊
出版社:上海三联书店
出版年:2024-5
在今天,我们还可以相信“知识改变命运”吗?
在主流话语中,励志故事好像是唯一的答案,而本书要讲述的,则是另一个故事。
自2013年起,学者谢爱磊对中国四所精英大学的近2000名学生开展追踪研究,其中近28%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小镇。他们从千万人的分数搏杀中脱颖而出,成为人们口中的“小镇做题家”。
迈入校门的刹那,出身的差异一并涌现。城市与乡村、贫穷与富有、丰饶与贫瘠……在陌生的文化世界里,他们进退维谷,饱受匮乏、隔阂、分裂、迷茫与孤独的煎熬。想要摆脱过往的烙印,要经历撕裂般的成长与重塑。而这,不过是漫长的社会阶梯攀爬的第一步。
作者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,对“小镇做题家”的家庭背景、学业表现、社会适应、就业出路等情况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。本书以通俗的语言、翔实的数据、生动的案例,结合受访者口述,呈现农村与小镇青年社会流动征程中的内心世界,并力求揭示在精英大学中,个人的生命历程如何与宏观的社会进程相缠绕。
(6个月前)
(6个月前)
(6个月前)
(6个月前)
(6个月前)
(6个月前)